“否则,陛下为何要留他们狗命?,
苏灿点头。
他顺手撩开窗帘,看向窗外。
话说这马车还真大,坐四个人都绰绰有余。
“你也不必为那位陛下说情!”
“他虽然是这么想的,但做起来的时候,方向就已经偏了!,
“是,诚如那位陛下所言:
“元朝施行的税收制度是包税制度。
“即:由中枢朝廷向各省摊派,各省再向各府摊....以此推类,继续往各个地方,然后具化到每一个百姓身上。”“由于包税制度的奇葩国策,导致权力一波波的下方,最终在基层百姓身上,就体会到了无尽的剥削和压迫。
“比如,这个村落的地主豪绅,借着催缴税收的命令,大肆剥削本地村民的粮食。只需要给上面交够,那自己就能无所顾忌。
“长此以往,自然各地的豪绅大户就越来越多......”
“但相反!
“天下百姓无不苦其策!
“是以:元朝不过百年国运,就让天下百姓皆反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正是如此。
听着耳边年轻人的分析,他看向窗外,内心也不禁感叹连连。
淮安街道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平民街道。
这里甚至连“丝绸店铺”都没有。
卖的最多的也是“粗布店”。
而就是这样的街道。
却出现了如此怪诞的“少年人才!”
文武全才?
怕是都不足以形容。
果敢、坚毅、理智、偏偏又胆大包天,武力惊人、对大明如今的国策各种信手拈来不说,甚至还能参考历史相互印.....
而正当他惊叹的同时。
去听突然间。
“可当今这位陛下,自以为自己走的是包税制度截然相反的路径。”
“然而,却是异曲同工,虽然招式变了,但归根结底,最后还是落到百姓的头,上!”
此话一出。
朱元璋刚才的惊叹,瞬间抛出脑海。
不对!
此人就是:鲁莽、目中无人、目无君上,凭着自己有几分见解,就敢妄言国策,不知天高地厚,愚才!蠢材!他心中连连喝骂。
更是怒喝出声:“胡言乱语,这如何能混为一谈?
苏灿所幸加快语速说道:“那就还是之前的损耗问题,再一个比喻。”
苏灿所幸指着自己的淮安街道:“比如说,这淮安街道的百姓,负责龙骧卫的岁...
“其中陛下定下,供给龙骧卫的,大约有一百户!
“由于都在京城,所以这里的距离很近,路途也基本都是宽直大道。”
“所以,这些富户联合起来,运送的损耗,并不算多少。”
看着面前老人点头的时候。
苏灿又道:“可若是,淮安街道的这些人,负责给百里开外的南直隶兵营运送呢?
“百里距离,运送粮草,人吃马嚼,损耗是要比京城内大得多吧?”
朱元璋继续点头。
“那若是再往千里之外.....甚至光路上走就要半个多....甚至个多月,更有可能..未来甚至白忙一场。”
此话一出。
面前的老者,顿时将自己打断。
“胡言乱语,这民收民解制定的就是就近护送。”
“怎么会走,上半个多月,甚至一个多月?”
“还有白忙一场
“除非是他们本来就没送,甚至贪了!
苏灿无奈一叹。
“那如果本来就不是京城呢?”
“没有京城的繁华、治安,直接就是西北、西南、甚至北方等等的艰苦地方。”
“百里之地,至于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