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张学明的命令后,王永江便只身北上苏军首都。
临行前关福瑞曾建议过王永江。
带几名暗卫前往。
但王永江拒绝了,并且给出了关福瑞无法拒绝的回答。
“鄙人王永江乃奉军三省官银号督办,又是奉军外事代表,带几名护卫岂不是堕了奉军的威一风?”句话。
让关福瑞大为受教。
“再者,此行乃深入苏军首府,苏军若饱含异心,带百名暗卫前去,也无济于事。”
如此。
王永江除了携带两名随行人员之外,身无长物便急忙赶往苏军首府。
那日王永江霸气外露。
只身面对苏军各界高层毫不落下风,任凭苏军如何施压王永江都是巍然不动。
哪怕谈判阶段,有数次死亡威胁,王永江毫无惧色。
任凭骇浪惊涛,仅是淡笑应对。
为何?
因为王永江有足够的底气,苏军仅是言辞上可以故作恐吓罢了。
真要做,他们没有那个胆子。
虽说近一段时间,因为奉军要打通与欧洲各国的交易问题上,让苏军吃了个满嘴流油。
可这也仅仅是,解决了苏军内部的一小部分问题。
真正的根本性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也无法解决。
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来孕养和适应,才能解决掉所有根本性的问题。
再者。
苏军同奉军可是有极大数额的粮食贸易。
在这种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
一.旦同奉军撕破脸,除非说苏军有魄力,发兵南下进攻奉军三省。
否则对奉军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况且。
经历过从中铁路爆发的奉苏大战过后,苏军对于奉军这个比邻格外的忌惮。
其他西方列强或许不知道。
但苏军最清楚。
他们南方的三奉军有着极强的军事武装力量,还有着许多远超于当下世界科技技术的武器装备。种种一切的一切导致,苏军不敢轻易同奉军开战。
苏军答应日军的借道,并非是因为日军天皇开出了,足够大且足够有诱惑的筹码。
而是一种试探。
试探奉军,也是试探日军。
如若真的因为,日军从苏军境内借道,击溃了奉军。
那苏军绝对会立刻发兵南下。
也不再管同日军的交易协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侵吞一些肥沃的土地。
苏军看得非常清晰。
日军所惦记的并非三省,所图谋乃是整个中原大陆。
所以。
当日军获得三省之战胜利之后,短期内不会同苏军交恶,而是会尽快的休养生息,被侵略整个中原大陆。
那样一来。
苏军所侵占的土地就彻底成为了他们的领土。
试探奉军,主要是想看看奉军的态度。
或许。
奉军对苏军借道日军行为不发表任何看法,或者北上之人露出,哪怕一丁点的怯懦,苏军都会重新审视对待奉军的态度。
很遗憾。
此次北上之人乃是,奉军财神爷王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