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家就开始了投票,总共同意的有十一人,反对的有四人,弃权的有五人。
这种结果,自然是通过了这一项新型武器进行开始研发投入的论证。
然后苏修特地观察了一下,弃权的那五个研究员胸前的铭牌都刻着他们目前所在课程组的位置。
都是一些类似于数字生命研究课程组,智能云服务课程组这一类和这一次新型武器设计关系并不大,涉及程度也并不高的课程组。
因为他们对于这一项并不是太不了解,所以这才投了弃权票。
“那既然如此,这种武器就正式建立课程组,最后在最迟三天之内就要进行开始投入,目前有想法的可以加入进来,还有,大家回去之后需要提交一份自己的论证报告。”
这份论证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程序的审批,用来通过成立进行武器研究课程组的决定。
“那杨老,我们几个就先回去了?”说话的这人正是数字生命研究课程组的组长。
杨老点了点头,也知道她们与这一次的研发关系不大,所以同意了这一点。
“也好,你们先去忙吧。
整间办公室剩下了眼前的这十一个人。
“那我们现在讨论一下这份技术需要的技术难点吧,大家讨论一下,回去之后做份难点总结,先攻克这些难题。”听到杨老说的话之后,大家都同意了杨老的话,最后就开始了头脑风暴,开始共同探讨这份新型弹药当中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
吴启航先轻轻咳嗽了两声,然后开了口,说道:“其实,制导,扫描,定位,并不算难,那三个圆形部分,分别装上红外感应和激光雷达探测以及接收器之后就完全可以做到了。”
作为探测指导和控制课程组的组长,吴启航对于他所涉及的专业那是了如指掌,然后甚至分析了出来之后应该到底怎么做。
“红外线探测发射器的引导头负责生成地面目标的红外图像;激光雷达探测器发射近红外波段光线;最后,接收部分负责接收地面所反射回来的波段光。”
在他看来,只要这三个探测器一装上之后,那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么一套下来,完全可以做到高精度的对地面目标进行扫描,而且误差绝对不会超过十厘米。
听到吴启航这么说,周围的人也就放心的点了点头。
....那个最后需要压缩成曲线型弹丸的材料,应该选取什么呢?”旁有一个研究员好奇的问了出来。
而苏修则是下意识的说出了自己之前的一个设想。
“我觉得可以用紫铜!’
大家一愣,然后看向苏修,对于苏修,他们也早就认识,毕竟之前那个新型战机的结构和发动机的时候苏修就来过,而且解决了这个大麻烦。
所以他们自然认得苏修。
而且之前更是得到了新的通知,苏修也担任了研究院的副院长,所以他们对于苏修当然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