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在李二治下的百姓,幸福感还是挺高的。
诚然,李二是靠着杀兄宰弟,逼迫父亲,才得到的皇位。
这在以孝悌治天下的诸夏之地,在道义上,天然就会让百姓所不喜。
但不得不承认,李二这个皇帝,干得真不赖。
纵观以往的王朝,在国朝处理与王朝末尾,往往是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时候。
李二当皇帝的这四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巩固大唐的江山。
其实,普通百姓,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他们所图的,不过是国家安定,自己能够踏踏实实的种地过日子罢了。
在这方面,李二做得很好。
战场上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最终让百姓们逐渐接受了自己的皇帝。
国家逐渐安定下来,百姓们对李二,也没有什么再高的要求了。
百姓们没有那么贪心,他们能够清楚的意识到,李二只是皇帝,不是神仙。
他们还不会指望李二在给了他们一个安静的种田环境之后,还能够让整个大唐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谁又能够想到,普通百姓从来不敢渴求的美梦。
就在贞观四年秋天的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骤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这一天,李二突然宣布,举行大朝会。
凡是在长安的七品以上的官员,全部被召入宫。
按照以往的经历,凡是这种规模的朝会,一般不吵个一天是下不来的。
但这次大朝会,过程却非常的短小。
朝会结束之后,大唐庞大的中央机构迅速运转起来。
仅仅是过了几个时辰,中书省接连颁布了几道需要昭告天下的皇帝旨意。
第一条旨意,便是命令在全国推广两种新粮。
旨意直达州县,并派出专门的监督新粮推广的官员,迅速赶往各地。
第二条,是驸马苏言进献新粮有功,皇帝命阎立本画像,褚遂良题额,将其画像送往凌烟阁。
第三条,大赦天下!
三道旨意接连发出,立马震惊天下。
接下来的几日,民间议论纷纷。
三道旨意之中,百姓们一开始最关注的,并非是新粮推广,也非大赦天下,而是驸马苏言,直入凌烟阁。众所周知,凌烟阁内,供奉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
他们中的每一位,几乎都是跟着李二征战半生。
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才得到了如今的荣耀。
尽管苏言诗才冠绝天下,但诗才这种东西,并非功劳。
凭什么因为他进献了两种新的粮食,就可以与那些劳苦功高的大佬相提并论?
新粮嘛,对于把种地镌刻到基因中的诸夏百姓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威慑力。
自神农分五谷之后,几千年来,诸夏之地上出现的新粮还少吗?
这种事情,百姓们几乎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时之间,几乎是所有人,都觉得苏言功不配位。
但是极为诡异的是,往日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都能够吹胡子瞪眼,吵上好几天的朝堂大佬们。这一次,却像是同时被施展了禁言术一般。
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异议!
随着介绍新粮的告示,贴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