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风起长安

第267章

风起长安 于欢 2094 2023-08-14 15:38

   作者有话说:

   中华在唐代是指汉族。

   第174章 平胡曲(八)

   乾德元年八月十二日, 自朔方军归附后,太子李怏底气大增,也不再畏惧天子的疑心, 于是派遣使臣前往蜀中。

   使臣入蜀, 皇帝这才知道太子已在灵武即皇帝位。

   同时,也让皇帝明白, 扶风郡的试探,并非是太子的真心, 即便皇帝心中有所忌惮,也十分不甘心,然而大局已定, 皇帝孤军入蜀, 左右无援,事到如今, 也只能接受这个结局。

   成都的行宫内,皇帝看着李怏派来的使臣,一副老父亲宽慰的姿态说道:“吾儿已经长大了, 顺应天命继承皇位, 如此, 吾便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陛下说继位是迫不得已,贼人窃取疆土, 残害百姓, 唯有如此,才可凝聚人心, 早些收复两京, 事先没有通告, 请太上皇谅解。”使臣跪伏请罪道。

   “早在扶风郡, 吾就给太子下了诏,如今他在灵武继位,也算是尊从了我的皇命。”老皇帝又道,“我会下制,昭告天下,追认太子的皇帝位,凡军国大事,先交由皇帝处置,再奏知于我。”

   “太上皇英明。”使臣终于听到了新帝想从老皇帝口中说出的这句话,经管老皇帝最后的话,是并没有想要完全放权的意思。

   “替我转告皇帝,让他不要忘记祖训,要勤勉治国,早日平叛,还天下太平。”老皇帝又道。

   “喏。”

   使臣走后没过多久,皇帝便于成都行宫下制,昭告天下,追认新帝的身份,并改制敕为诰,让群臣上表疏称自己为太上皇。

   军国大事先交由皇帝处置,再奏太上皇,待收复京师,自己便再不参与政事。

   几日后,老皇帝又命卫素、房贯、崔桓三位宰相奉传国玉玺、宝册赶赴灵武传位。

   ——行宫——

   临行前,皇帝特意召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贯。

   “圣人。”房贯跪伏于御前。

   皇帝看着房贯,试探道:“吾已下制传位,现在该改口称太上皇了。”

   为表忠心,房贯抬头道:“臣心中的君王,始终都只有圣人,因此臣才会从长安追赶而来,臣追随的,是圣人,而非太子。”

   听到这个答案,皇帝很是满意,他扶起房贯,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留下太子,是因为我年迈体弱,再无心力集结军队平叛,而太子正直盛年,又是储君,所以是平乱的最合适人选。”

   “如今他虽然登基,但是在政务之上,并没有多少经验,我无法亲自教导,所以只能让你们代替我在他身侧辅佐。”皇帝又道,“如果新帝出现了什么错误,你们可以替我及时更正,亦或者是上奏于我。”

   房贯为官数十年,自然能听懂皇帝的话意,“臣一定不负皇恩,竭尽全力辅佐太子。”

   “有卿这番话,我就放心了。”皇帝长舒了一口气。

   -------------------------------

   ——洛阳——

   雍王李忱被押往洛阳后,陆庆芸也跟着离开了长安,妹妹走后,陆庆绪便在长安城内放肆了起来。

   先是进入大明宫中,将皇帝在位时的所好都享受了一遍,内宫中的妃嫔与宫女都遭到了陆庆绪以及手下的凌.辱,几乎每日都有尸体运往宫外丢弃或掩埋。

   之后又将太常寺与教坊以及梨园内的乐工、优伶、舞女、歌女以及乐器、舞衣搜刮到一起,加上骊山华清宫所驯养的舞马、象、犀等全部集中送往洛阳,进献给皇帝。

   押送乐工舞女的队伍原本在后,而押送雍王李忱的陆庆芸,知道父亲的残暴,于是故意延迟行程,使得队伍在陕郡相撞。

   十几座囚车里,压着各种服色的乐工以及梨园子弟,大明宫与骊山华清宫的乐器几乎都被搬走了,除了燕乐所用的小型乐器,就连雅乐所需的各类大型打击乐,也被运往洛阳。

   从陆善的举动,亦让李忱明白,叛军无心进入关中,也不打算长期占据长安,只要不入关中,不继续举兵西进,那么局势就还有扭转的余地。

   李忱看了一眼囚车内的乐工,几乎都是教坊最底层的人,而那些受宠的名师早已被皇帝带入了蜀中,又或者逃离了长安,而这些入了乐籍身份低微的人,没有自由,也无法离开教坊。

   长安城陷,宗室几乎逃之夭夭,当他们看见雍王时,无不涕泪跪伏,“十三大王。”

   “不要哭。”李忱如今能做的,也只是安抚,“困境只是一时的。”

   叛军见他们对话,于是驱赶囚车使之远离,“嚷嚷什么,想要串通逃跑吗。”

   最前方,安国公主陆庆芸正在斥责一名负责押送乐工的校尉。

   “兄长不是答应了我,不再为难长安城内的百姓吗,这些人又是怎么回事?”陆庆芸骂道。

   “公主,这都是陛下的旨意,晋王不敢违抗。”校尉回道。

   “阿爷的意思?”陆庆芸挑眉。

   “皇后殿下说紫徽城太过冷清,还没有长安皇宫的一半热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