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的没错,在却越被巨岗的千总拿下来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大多数人的态度是有些惊讶和疑惑的,有一些世家也有走海运的,他们倒是知道却越,可也就是知道更觉得不能理解。
却越?那么一个小地方?人都还没开化,拿下来又有什么用?当然,也有的人想的比较长远一些,想着这会不会是夏卓敬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可就算知道了,也觉得,这条退路不怎么美妙,就像一个收到消息的家主说的:那一位,过去就是不通实务,现在依然如此,就算是要找退路,也要找昊国那样的,却越此地人烟稀少,和流放又有什么差别?”
不过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杨毅却因为此事第一次被南明王的大世子夏卓英记住了,看着有关杨毅的卷宗,他笑了起来,这样的人才,他那位弟弟却放到了地方上,不管是有什么原因,最起码,是失了锐气。夺天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无论实力多么qiáng大,冥冥中也总有诸多gān扰,能趁势而起,坐拥天下的无不是有大智慧大勇气的,夏卓敬这还未去争,却已想着退,又怎能成功?
可惜了。”
这样想着,他叹了一句,他的手下了解他的意思,道:这杨毅看来也是个识时务的,若是大世子想要……”
夏卓英笑了笑道:若是早先也就罢了,现在却是不能了。”
他的手下有些不解,夏卓英也不解释。
这杨毅出身草莽,若是早先知道,给他一条明路,他虽不见得就感激涕零鞠躬尽瘁,但在有着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必然也是会卖力的,可是现在他先被夏卓敬收了,最重要的是,还在巨岗经营了三年多,只看巨岗的样子,就知道此人是个有手段的,不仅善于文治,也善于武功,这样的人,在一方做大,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可也算是体会过了独霸一方的乐趣,再让他给人低头,未必就会心服,当然,他也不认为自己会收服不了,可是那就不知道要下多少本钱了,这其中值不值得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后续反应。
他是认为夏卓敬的器量不够,但他并不认为这个便宜弟弟就是没有本事的,他收了杨毅,夏卓敬未必就一定不知,若是知道后又会如何?知道自己这边对他动手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杨毅是他的一条退路,现在退路没了,会不会倒bī的他一条路走到底了?
而如果让杨毅留着呢?
杨毅是不是个重情义的先放在一边,只说有几人愿意在做惯了老大之后,再有人压到自己头上?就算他自己愿意,他手下的人也愿意?夏卓敬给自己留的这到底是一条退路还是一条死路,实在难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何必在杨毅身上下功夫?
当然这些事,却是没必要再对手下人说的,他的手下自然也不敢问,停了停,见他不答,就道:那这个杨毅……”
继续看着,其他的倒也不必做。”
夏卓英说着,将杨毅的事情放到了一边,而与此同时,夏卓敬也收到了杨毅的条陈,在条陈中,杨毅将把拿些却越说成了他这位远在天边的大元帅的功劳,说都是他指挥有方处理得当,这才一扬赵人国威,创此佳绩,夏卓敬见了那是笑了又笑,再见他还要献俘,更有点发愣,就那么一个岛国,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在他的印象里……杨毅倒不像是会做这种事的。
元帅,此事可用!”
怎么说?”夏卓敬抬起眼,道,眼前的这个人姓贾,是早先京城那边送来的,一开始他不怎么敢用,可又不能不用,后来就让此人做了几件事,都处理的妥妥当当,再之后仁和帝驾崩,苏方搏和他联系,又主动jiāo出一部分势力,那部分势力,对于南北明王来说也许不过是一个臂力,对他来说,却可以用庞大来形容,所以他明知苏方搏不安好心,却还是接了。
既然连这部分都接了,这原先的人也没有必要再冷着了,这位贾先生的才能也就很快的展露了出来,信任,他倒不一定相信这位,但现在,却的确是需要的,那位贾先生一笑:这十人,元帅可转jiāo给南明王,由王爷京城献俘……”
他这么一说,夏卓敬立刻名白了过来,南明王将这些人带到京城,宣传好了,那就是开疆扩土,说出去,也是大大的功绩,同时也能给天下人一个错觉,他是天命所归——这不,人还没进京呢,就有人来归顺了。
这种错觉不会令他们多一个兵卒,却很影响人心,他现在和南明王还是一体的,南明王的声势涨了,他这边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而南明王得了好,总也要给杨毅奖赏,这也算是他得了实惠。
这件事,从短期来看,他是只有好处的,但是从长期……他的手指在桌子上弹了弹,南明王那边尚且不说,走到最后,总是要有一方倒下的,但杨毅这边,他现在一个劲的推他,将来会不会被反咬一口?
却越物产丰富,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