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最新地址为 m.22ff.c露b
哈啰我又来了,今天大家都还好吗,我们山东可是不太好,过成山冻了。
刚看到10月8号的被封了呀,说的是国际油价上涨但是国内油价反而降低的事,核心是要说墙内的生活其实不必外面差,我们中国自有中国的好。
那么今天我们来说说有关考研减招这个事吧,连带着这两年的高考一起说说。
首先先定一个基调,国家目前正在选拔的人才是什么样的呢,我的理解是:先天有天赋,并且后天愿意努力的人。
有人肯定要说你这说的是废话,无论怎么选有天赋又努力的人当然受欢迎。
但是我说的可能和大家理解的有些许的出入,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假设有4个学生abcd。
a是学霸,热爱学习并且足够聪明,每次考试总能考第一。
b是个聪明但懒惰的学生,就像很多的理工男一样,理解很快,但是心不都用在学习上,一般都很喜欢游戏。
c是个不那么聪明但是十分刻苦的学生,学习起来甚至比a更加努力,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
d则是心完全不在学习上的学生。
每次一考试,a毫无疑问都是第一,d毫无疑问都是第四。但是b和c的名次却不是很确定,这次题出难一点b往往就能拿到第二,而下一次题出得稍微简单一点c就很可能超过b。
接下来就i到了他们学习生涯的最关键的一个点:高考。
如果你做过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你就会明确的发现高考题的难度正在越来越高。说实话这对那些没什么天赋但是十分努力的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因为原本应该有的他们可以稳稳拿到的基础分都没有了,都是拔高题目,考的不是熟练度而是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显然这导致天赋型的学生在高考中越来越吃香。
于是在abcd四人的高考中,a和b由于出色的发挥考到了很好的大学,而c则只能含泪找了个略微比d好一点的大学。
他们的第一个转折点,就这么过去了。
来到大学他们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而他们的目标也从高考变成了考研。
a和c还是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刻苦努力拼命的学。而b和d呢,则是过的很舒坦,反正大四才考研,前三年先玩玩嘛,不急!而到了他们即将考研的那一年,突然传来消息,考研缩招了!
其实总的名额并没有变化,知识原来更多的名额给到了考研的学生,而今年大部分名额给到了推免也就是保研的学生。
这对a来说当然是没什么影响,他是一定能够保研的。
对c来说呢问题也不大,或许他不能保研到一所顶尖的学校,但是名单里一定会有一个名额是他的,无非是大学差点好点呗。
对于d来说其实也问题不大,因为他本来也不是走学习这条路的,考研并不是他的目标,相反他更想早点进入社会。至于干什么,三百六十行除了学习还有三百五十九行,总有适合的,前期多吃点苦呗,未来不一定很差。
但是对于b来说问题就来了,由于前期的摆烂导致尽管保研的名额多了很多但他也并没有能够获得保研的名额,所以他只能自己考。可是考研的名额变少了,相当于竞争对手变多变强了。
最终他们几个人的结局。
a硕士博士毕业,进入了国企上班,端的是铁饭碗,尽管工资可能相对私企少一点,胜在稳定,这一生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摆烂了,当然也可以试着再上进,但是那就看个人能力和运气了。
b大学结束没考上研究生,草草找了份工作。毕业几年连续换了多家公司,好在最终也稳定下来了。这之后他一路高歌猛进,但是碍于时间最终也没有能有太大的成就,不过至少退休前也混到了主管级别。
c保研到了一所比a和b的大学略差的大学,读完研究生后进入了一家各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公司工作,但是做了几十年的职员,最终也没有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办公室。
d呢,通过家里的关系找了份简单的工作,积累了几年之后自己开始创业,初期靠家里的帮扶度过了难关,后来混成了一个成熟老道的生意人,成为了一个老板。
d的另一种结局,一没资金二没经验三没学历四没资源,于是进入社会摸爬滚打,简简单单过完了一生。
d的第三种结局,从一开始d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从毕业以后他就一直走在自己所喜欢的行业里,,当然也少不了社会的毒打,少不了一万零一次想到要放弃,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后来抓住了一个机会一跃翻身功成名就,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我来说说我到底在说什么。
第一,高考选择的是聪明的孩子,这个聪明值得是理解比别人更深。
第二,考研缩招是为了选择努力的孩子,因为过了高考那道坎儿很多学生心气儿就没了,但是搞学识的要的是持之以恒真心学习的孩子,所以研究生更多的一一不再是为了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