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专心种田文

分章完结21

专心种田文 凤阁龙楼 5363 2023-08-10 09:49

   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期时候,政治嗅觉敏感的这一支就感到危机,匆忙联系海外族人用尽外交方式将几个少年子弟以治病为名接出,随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就断了联系。400txt.com

   文革结束后,这一支百人的家族就只剩下十几人活着,还多有重病,平反后,政府也开始发还房产,但当年诸多房产都住进人不能归还,就进行了经济补偿,只有这个大院因为当时地处稍偏,交还给幸存的族人居住。

   直到改革开放,当初被接出的孩子归国投资,其中就是郑玉成的父亲为首,随后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开始创业,成立多个涉足广泛的合资公司,在大陆的产业虽然极大,但最大的还是在美国的产业,隐然是华人商会领袖,触手伸向世界各地。

   在香港也举足轻重,是低调的豪门。反而是在大陆因为投资时间短,又有所保留,明面上只是普通的大合资公司,但知道内里的人显然不会以此看待。

   这也是郑玉成作为一个似乎和其他大老板相似的身份,但做派却不同的缘故。

   美国那一支发展壮大,族人上万,而他们这一支却凋零殆尽,只有寥寥几个后代,郑玉成这一嫡系,尤其子嗣艰难。

   莫卡听老管家说这些类似家族秘辛,听得如传奇故事一般。事实上中国近代史上无数华人的奋斗史确实如同悲剧遍布的传奇故事,这也不单单是郑家的悲剧,几乎算是这个民族的悲剧。

   战火磨难,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是一曲生存奋斗的血泪史,留下来的是一章磨难重重的血泪史,没有谁不是饱经磨难,没有谁不是沧桑苦痛,宛如这个民族的伤疤,烙在心头。

   莫卡对这些历史虽然不清楚,但她也常听父母说过老一辈曾经的苦难,那时候的中国也不仅仅是无数中国的精英被毁掉,老百姓日子也苦,饿死的也多是这些百姓,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物质极度贫乏,文化···大多还信仰知识越多越反动,尽管莫卡出生以来也没吃过苦,但她知道她父母小时候挺苦的。

   不知道怎么安慰一脸沉痛凄凉的老管家,莫卡只能一遍遍说:“郑伯别难过了,现在挺好,真的,现在挺好。”老管家从情绪中清醒过来,苦笑了一下:“让莫卡你见笑了,我就是一时想起了从前,心里不好受。当年我就是给老教授当书童的,亲眼看到老教授被批斗死的,一时想起过去,失态了。”

   莫卡诺诺的不知道怎么回应,过了一会老管家叹口气,婉转的谈到,郑家这一支子嗣艰难,而且身体多病,所以对子嗣极为重视,这次周岁礼,就连老夫人,也就是郑玉成的母亲,都从海外赶来,如果老夫人想将孩子接到海外抚养,就算郑玉成也无法反对的。

   莫卡喃喃的:“他答应有一个姓莫的···我父母很高兴。他答应的,他不会反悔。”心头一片混乱,也想不清楚老管家的意思,只是茫然的看着老人家:“郑伯,他答应了的···你也知道的···”

   老管家赶紧说:“是啊是啊,少爷是不会反悔的,姓莫不会改的,不过就是老夫人可能会担心国内的条件不好,你也知道,老人家都是喜欢孩子的,尤其是郑家一向子嗣艰难。不是要反悔,只是可能会长期在外···其实你也是可以看望的,现在交通那么发达,飞机很快的。”

   莫卡定了定神:“只是,只是这样吗?”老管家点点头:“我就是提前给你个准备,也许老夫人来了,会想亲自抚养孩子,你要是不同意,也可以向少爷提出来···”

   莫卡眼泪在眼眶里转:“我,我没什么不同意,只要还能见到,我知道总归是对孩子好···就是我父母老见不到,会想得慌。他答应过的,有一个给我的···”

   如果真的不让相见,她也无力阻止,她知道会分离,但没有想到会这么远,会一直不相见吗?她想争取一下。

   “你要是想念,我们每年都会去看望他们。而且,你还可以种菜给他们吃,每天都送过去。”这时郑玉成的声音缓缓而来,莫卡看到那个男子对她温和的微笑:“他们是你生的,始终是你的孩子,莫家聪还是姓莫,继承莫家的香火,你不用担心。至于我母亲,老人总是对孙子比较看重,让她抚养几年也好,等以后我会接回来带在身边的。”

   莫卡虽然脑子混乱,但还是本能的信任他,于是平静了一下,呐呐的说:“老人喜欢孙子,我明白的。我明白的。我就是怕再也见不到了···”郑玉成安抚:“只是路途远了些,那边安全一些,教育也好一些,将来上学了,假期都可以回来的。”莫卡点头,安心了一些。

   只要不是不让相见,她可以承受得住的。村里多的是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自己去外打工一年才见的,她这,也不算什么。虽然依旧会难过。

   她相信他的话,他没必要骗她什么。如果真要想永远不让她相见,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她只是代孕母亲,没有任何可以争取的,就算是给她一个孩子,也只是口头的约定,完全可以反悔。

   但她相信他,他说不会,她就安了心。

   这时候老管家很自然的离开,郑玉成慢慢的陪着她往前走,两人低声简单的说着话,慢慢的向屋里走去,莫卡听到两只宝宝的的叫声,抬头看到两个保姆抱着孩子正站在门口,欢笑着叫着“妈妈”,莫卡的心顿时成了春水,跑过去。

   郑玉成慢慢走在后面看着亲热抱在一起的母子三个,轻轻的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可惜俺写的这个历史背景不是王大少改变的那个历史背景,否则可能会好点。不小心又写了一些有关历史的东西,可能又会引起不满,不过这真没法子,俺不想写一个现在大家常见的中国商人,那真是···没法洗白的黑,让莫卡喜欢这样的商人,显然让俺不乐意的,而且现在的所谓精英商人,真没几个好的,俺不乐意写。所以俺给小郑这个身份,在俺看来,其实传统的中国商人一定会耻于和现代中国商人为伍的,多数商人无德,但这其实又不怪他们,而是环境形势和社会所迫,所以又成一个怪圈。

   、第22章

   郑玉成的母亲比莫卡晚一天到,当天晚上郑玉成就带着两个儿子去见过郑母,并没有带莫卡一起去。莫卡反而有些安心,结果没有安心多久,管家就来请莫卡。

   莫卡有些胆战心惊的换上别人给搭配好的衣服去见传说中的郑母。她有和老人打交道的经验,但那只限于农村老人,至于这位传说中的郑母,莫卡只要一想,就有些腿软,很想抱住门不走,但为了儿子,她还是撞着胆子去见。

   莫卡很快就见到了郑母,和先前所想的那种盛气临人的贵妇人完全不同。郑母衣着并不华丽,也没有珠光宝气的首饰耀花人眼。

   素色斜襟袄,宽松浅色裙,莫卡自己会刺绣,自然看出来那看上去非常简约平常的服饰,绣着同色极华美的暗纹,单这一套看上去不起眼的衣服,功夫决不在自己给郑玉成绣的唐装之下,但比那套唐装,更显得不动声色。看似简朴,隐约透露着大气来。

   盘着简单的发髻,只戴着一支碧色云纹发饰,腕上一串淡色玉珠。整个装扮清清淡淡的,却透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从容来。

   郑母虽然是六十多岁的人,但保养得很好,淡眉秀眼中依稀能见当年的风华雅致,也丝毫没有富贵逼人的气场,对着莫卡微微一笑,郑玉成对莫卡点点头,站起来为双方引见:“这是家母,你称郑夫人就好。”然后对郑母说:“这是莫卡莫小姐,郑莫离,莫家聪的母亲。”

   莫卡拘谨的问好,郑母微微而笑,让她坐下,莫卡紧张的坐下,听他们母子谈论一些琐事。

   莫卡看到两个儿子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玉雪可爱的坐在婴儿床里滚爬,张着手要求她抱,莫卡想伸手又不敢,万分纠结。

   也发现郑玉成依旧穿着平时的衣服,并没有穿上她特意做的唐装,心里不是不失落的。

   郑母顺着莫卡的目光看去,有些了然,于是淡淡一笑解释:“你做的很好,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我家是不穿旗装式样的唐装的,你做给孩子的就很好,我看过那套给玉成做的,绣工很好,很用心,可惜了。”莫卡有些不解,三件都差不多吧?

   郑玉成微微咳了一下:“我回去和你说。”

   郑母大概是知道莫卡的情况,资料之类的想来早就了解的很清楚,和颜悦色的和莫卡聊了几句,不过莫卡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并没有聊下去,大多是郑玉成母子之间说一些家事,其中也包括接两个孩子去美国的事情。

   莫卡因为已经有心理准备,虽然还是很难过,但相信这样安排是郑玉成做主的,必然是有道理的,也没有什么反对的。

   过了不久,郑玉成就和莫卡告辞离开了,两个孩子留了下来。

   莫卡觉得郑母和郑玉成之间的相处挺奇怪的,完全不像普通人家那样亲昵,也不像有什么矛盾,但那种虽然有亲情但保持着礼仪的方式,不嫌太客气了吗?

   反正她是做不到看到儿子而不亲热的,要是父子的话还可以理解,母子那么长时间不见面,何必那么平淡呢?但那种不合情理的礼仪,似乎又非常自然。

   郑玉成没有在意莫卡的小纠结,只是简单的解释了衣服问题:“做的很好,绣的很好,我也很喜欢。不过我家里人哪怕穿现代流行的唐装,都不穿这种从旗装演变过来的唐装,大概是家族习惯性的厌恶满族人吧。你看我经常穿的衣服,西装也好,中装也好,家居礼服休闲,都没有对襟的旗装式样的唐装。”

   莫卡明白了:“呃,我知道了。”海外华人之类的,都比较爱国吧?话说她也挺讨厌辫子戏的,秃瓢的男人她始终不知道到底哪里美观了。

   她上历史课的时候,看到满清入关扬州三日嘉定三屠的时候就很愤怒了,后来那些到处割地赔款的条约让人对这个少数民族一点好感都没有,整个近代史都让人崩溃透了,她历史老不及格真的不怪她的,谁记得那么多看着就抓狂的条约啊?

   她真不知道大家怎么还那么喜欢电视上的辫子男,秃瓢怎么能好看起来?大家审美变异了吗?明明大汉天子大明宫词里的造型更符合正常审美吧?

   就算莫卡这样的审美老土的笨人都看不上那种剃个半秃的造型,怎么大家都觉得好看呢?

   呃,大概郑家人也都是这么觉得,莫卡觉得很高兴,自己竟然在审美上和郑玉成有了那么点相同之处,恩,很好。

   其实她也不是有意选这种样式的服装的,谁叫满大街中式传统服装都差不多这样的造型呢?

   还好儿子的衣服是用了斜襟,那是怕对襟容易肚子着凉。

   莫卡对于这次见面感觉挺好,郑母对她虽然说不上和颜悦色,但温和有礼,就算莫卡这样拘谨的性格,在不久后也放松下来了。

   显然郑母发现她的拘谨紧张,后面就尽量的只和儿子交谈,莫卡这才能放松下来,还能在他们交谈中听到一些喜欢听的内容。

   不管有意无意,郑母这样的人,都不会让人讨厌。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和他人的不同吧。反正莫卡是无从体会领悟的。

   已经确定了的事情,莫卡就不再纠结,每天争取多见见儿子,郑夫人也没有多做表示,让母子三人多一些时间相处。

   不过针对两个孩子的一系列教育计划都给莫卡看过,莫卡看到厚厚的一本本计划书,就差点晕了头,深刻为儿子感到辛苦。

   但既然他们的父亲这样过来的,他们的祖父也这么过来的,莫卡也就只能在心里为儿子加油一把而已。

   至于意见建议之类的,她只能傻笑表示没意见。

   村里老人经常说慈母多败儿,她还是明白的。

   至少她知道村西头莫华叔家的莫小宝就被他妈从小惯的厉害,长大不务正业偷鸡摸狗的,成为村里的反面教材.

   她当然不能让她两个儿子变成那样,郑玉成和郑夫人都是有能耐的人,他们决定的,肯定都比自己的想法有道理。

   很快就到了周岁日子,在前一天是家宴,莫卡和管家都在场,高高兴兴的照了合家照,吃了顿周岁宴。

   郑夫人给两个小孩子取了小名,郑莫离叫莫莫,莫家聪叫小聪,莫卡有些囧,莫莫倒还罢了,小聪···小葱,很农家乐的感觉啊,不是有文化的人该给取个一听就特有文化的名么?

   她应该庆幸当初没有取郑家聪,莫家聪这样的名字么?很容易会被叫大葱小葱的吧?

   虽然这么想,莫卡到底也没有提出异议来,反正她也不可能取更好的名来。

   第二天就开始了公开宴会,在国内的亲朋好友都会来参加,生意上来往的也都会来,就算官场上也不免会给个面子。

   帝都这里郑家在大大小小各色巨头中似乎挺平常的,既不是风云巨擎,也不是根深叶茂,不显山不显水的。

   和郑家有生意往来的,也只知道郑家的公司有能力有实力,合作愉快,但具体多大实力也没谁确切有个概念,也没谁把郑家往富豪榜上挂,郑家也没出什么呼风唤雨的强人,就这么不动声色的发展着。

   商场如战场,显然也不会真的和风细雨让你发展,肯定也有过很多巨鳄或者权势打过注意,但显然没有经风动雨的就消弭于无声中了。

   在这个政治决定经济的中国,郑家似乎有一种微妙的能力游刃有余的发展起来,和多少风云人物崛起消亡相似又不似。、

   总之,不被人特别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