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大唐:玄武门前小药馆

第16章

   李世民是马背上起家的。

   他为大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对自己带兵打仗的本事,一直极为自信。

   听到周显如此说,竟是在质疑他的能力。

   一时间,他脸色有些不好看。

   可转念一想,周显说话一直是有理有据的。

   他既然这么说,应该不是随便想想。

   尽管心中愤懑,理智还存。

   房玄龄也是替周显捏了一把冷汗,没敢再煽风点火。

   如他所料,李世民追问道。

   “此话何解?”

   周显觉得今天说得已经够多了,已经提供了很多思路。

   也不由得有些怪罪老乔。

   当官的就是鸡贼。

   他又不是木的,怎会看不出来,老李有点不开心了。

   尽管他不知道,老李为何会这样。

   凭着本能的感受,他觉得不能再说下去了。

   于是乎,他抬头看了看暗下去的天色,转移话题。

   “天色不早了,三娘子都快困了。”

   李明达脸上确实有些倦色。

   往常这时辰,她已经准备歇息了。

   但李世民却不肯放过。

   “话未说完,便如骨哽在喉,不如畅快地说出来一起听听。”

   “我不明白,中原由乱入治如今已二十载左右,也算得兵强马壮。”

   “大唐军队一向无往而不利,岂会在高句丽那弹丸之地失利?”

   周显:“……”

   他就知道。

   大唐不光是当今圣上,就连朝廷官员,都在战略上轻视了高句丽这个对手。

   而史料记载,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一战,便是犯了轻敌的毛病。

   虽然砍掉了很多高句丽的人头,极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却并未实现一举灭掉高句丽的初衷。

   最终因为严寒,被迫撤军。

   这在无往而不胜的大唐看来,已经算是失败了。

   哪怕这一战为后续的战争奠定了基础,也不能说是成功的。

   明明高句丽有大量沃土,是个发达的农耕国家。

   其实力虽稍逊于大唐,却分明是大唐最强劲的对手。

   而且,在历史上,明年那场亲征结束之后,李世民身体就不太利索了。

   五年后“英年早逝”,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原因。

   像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人,必是极为心高气傲的。

   憋着一口气,影响到身体,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他是不赞成李世民带兵亲征的。

   老李目光灼灼,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模样。

   房玄龄这时候也不好阻止李世民,只好在旁边思索对策。

   一旦周小郎君说了什么话,惹怒了圣上,他该怎么帮忙。

   刚才,他给周显挖了坑。

   那也只是一点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举。

   若真的看着周显遭殃,他还是不忍的。

   在老李的逼视下,周显万般无奈,只好避重就轻的谈了几点:

   “高句丽居民都是扶余族、??族等东胡族系,都是弓马重甲,善于养马,耐苦战,而且还修建了大量坚固的山城,战斗力很强。”

   “这几点,老李你知道吧?”

   李世民默默点头。

   高句丽军队的确如此,骁勇善战,所以他才起了战意。

   如果是软蛋子,他哪儿会考虑亲征?

   情知上面说的还不够,周显提到了高句丽的环境和气候等原因。

   只希望他的话,能通过老乔他们,给朝廷提个醒。

   尽量少些轻敌的思想。

   “那咱们就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下。”

   周显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论,一下子抓住了李世民和房玄龄的眼球。

   看来,他对这事想得的确很深。

   “先说天时,高句丽在大唐东北。”

   “一到深秋,便开始上冻。”

   “别说南人到了北方不适应,就算人能挺,战马也受不了。”

   “真到了那时候,战力必然会下降,除非速战速决。”

   李世民善于纳谏并非虚言。

   尽管他心里不快,还是能用心听着周显说下去。

   “然而要想速战速决,决非易事。”

   “高句丽除了军队悍勇,地形也极为有利。”

   “其所处位置地势险峻,山城地势易守难攻。”

   “唐军虽然在平原地区骁勇善战,但到了不熟悉的山城,就自动处于被动地位。”

   “高句丽只要做好防守,把唐军拖延到冬天,让他们的精力耗尽。”

   “到时候,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又极其艰难。”

   “退军是必然的无奈之举。”

   李世民听到此处,闭上眼睛,掩住内心深处的不甘和不愿相信。

   可他最终还是听周显把话都讲完。

   “高句丽虽刚发生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