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但他们清楚,祖国变得更强大了。
大典过后。
欢呼声达到极盛。
人民的凝聚力随着对军工蓬勃发展的自豪越发紧密。
人民们的所有的自豪和骄傲,溢于言表。
悉数化为了欢呼和呐喊。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城阙之上向泱泱华夏宣告:“一百多年来的受人欺负、提心吊胆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华夏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迅速发展。”
随后,在这个第一个五年刚刚结束的重要节点,对过去的一些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一个更加强大、更加自信、更加富足的华夏,将是下一个五年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自信。
这是所有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
建国已然七年。
叶知寒在华夏人民身上,看到的有坚强、勤劳、不怕吃苦的优美品德,但唯独缺少了自信。
贫穷落后的标签,近乎打在了一代人的灵魂上。
这个标签在华夏成立之后,得到了些许弱化,但仍未能驱散人民们内心的所有的自卑。
不自信虽然未能削减人们的动力和生产力,但营造出来的大环境,却无比压抑。
华夏在逐渐变好。
但头顶的天空,却仿佛一直是阴天。
要想驱散乌云,撒下阳光,欣欣向荣。
自信,是惟一的途径。
民族、文化、历史自豪,是实现自信的三条路径。
而华夏速度,是彰显民族、制度、文化优越性的唯一论据。
“下一个五年,将是生产生活不断变好的五年;
下一个五年,将是国际环境不断变好的五年;
下一个五年,将是华夏实力不断变好的五年。”
说完三个“变好”,所有人再次欢呼。
当下的人民习惯了苦日子,变得“淡泊名利”。
但淡泊名利不是不喜欢,不想要名利。
如果能选择顿顿吃肉,谁也不愿吃树皮。
只是华夏人民近百年以来,一直在列强的炮火下求生,所以早已忘记了对生活的期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刚刚结束任人欺凌。
刚刚建设起新的、充满期待的国家。
对于高水平的生活。
他们不敢想。
也不敢奢求。
但便是要重新燃起他们的希望和自信。
要让华夏这片阴沉的天空拨云见日。
要让华夏充满阳光,积极向上。
一个国家不会永远落后。
就怕失去了信心。
“接下来这五年,将是华夏重大转折的五年。”
子任同志言毕,大典进入尾声。
在漫天的欢呼声中,宣告着二五计划的开端。
当所有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在京城的时候。
而随着各国观光团同至的第三世界政要,在海南的协同发展会议也同时进入尾声。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协作共赢的方针。
得到了所有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第一批二十七个第三世界国家完成签署,一带一路草案。
一个以华夏为核心的新的共同生产区初步形成。
在世界大棋盘上,华夏正式入局。
当然,草案的签署只是纸上谈兵,用笔画出的地缘政治格局。
想要真的建立起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跳跃组织这样的足以影响世界秩序的组织,需要的不是一个奇思妙想。
而是具备需要保护所有参与国安全,足以抵御帝国威胁的军事实力。
以及更加强悍的生产力,和满足供需关系的生产资料。
参与国的资源就如同金山银山,就这么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