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感激。
箱底有银数锭,算是酬劳之用。
康道元亲笔。”
文攸心绪起伏,缓缓合上了书卷。
看这书箱之上的土尘,便知康道元并未回返。
一定是在那山洞之中遭遇了意外。
深不见底的山洞,再加之青黎族诡异的传说,让人忍不住背后生寒。
“道元想必已经在那山洞之中遭遇了不测。”
文攸闭上双目,脸上划过两行清泪。
人一生之中,知己难寻。
若是失一知己,便如断之手足。
“师兄,我们去那山洞之中找寻看看吧。
也许康先生……”
沈辰安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已经半年没有音信了,多是殒身洞中了。
“道元,若是你能著完《山经注》,此后修为定是一日千里。
这是名留万古之书,可惜啊,天妒汝之才。
无论你是生是死,我都要找到你。”
文攸仰天哀叹。
“大师兄,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去寻那处山洞。”
沈辰安劝慰道。
文攸收敛了几分情绪。
“朱冬,将康先生的书箱带着。”
沈辰安吩咐一声。
文攸情绪平缓之后,一行四人便出了破败的木屋,继续往前走。
又在小道上走了两个时辰左右,便只觉前方豁然开朗,一座高耸之山直入云上。
“大师兄,按照谟罕指点的方位,这里便是明阳山了。”
沈辰安指着前面的明阳山说道。
文攸自木屋出来之后,情绪有些恍惚,听到小师弟唤他,这才回过神来。
“小师弟,我觉得那山洞之中,还是有些危险,要不我还是孤身前去吧。”
文攸有些犹豫。
“大师兄,山洞之中定是漆黑一片。
我有儒道修为在身,可明眸夜视,朱冬和梧桐二人修武道,可气机覆于目中视物。
你孤身一人,又没有修为,山洞又深不见底。
我如何放心你一人进去。
此事,师兄就不要再说了,眼下找山洞要紧。”
文攸听完沈辰安一言,也不再言语。
现在他只恨自己为何读书一生,却没有修为,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
师父曰:若文攸不纠结,一日可入半圣境界。
当真吗?
看到大师兄眼中纠结之色,沈辰安直接上前拉住了他的胳膊。
“走吧,大师兄。”
几人在明阳山脚下,只找到了一条上山的路,四人便沿着此路而行。
天色已至黄昏时分,夕阳如丹,缓缓落于山后,天光暗淡下来。
山林中有野兽咆哮之声,也有各种夜鸟鸣叫之声,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夜的来临。
为了照顾文攸,沈辰安、朱冬、梧桐三人在路边捡了一些木棍,又在松树上沾了一些松油,权当是火把。
不过并没有即刻点燃。
山路在夜色照耀之下,还能勉强看的清楚。
“那里。”
沈辰安指着一个方向说道。
如此夜色之下,他视物如昼,发现不远处黑乎乎的地方,似是洞穴。
朱冬和梧桐双目隐隐泛光,那是气机所现,他们二人也看到了那处山洞。
文攸借着月色,只是模模糊糊看到一片巨大的黑色。
四人便赶紧往那边走。
走了大概有一刻钟的时间,果然一处山洞入口映入四人眼帘。
山洞口还有一些晦涩的文字,并不是正常书写的文字,看起来像是少数民族所用的文字。
沈辰安看到那些文字的第一直觉,便想到了青黎族。
“进去吧。”
沈辰安看着山洞的入口说道。
“世子,我在前面先行。”
朱冬抢先一步说道。
沈辰安点燃了一根沾了松油的木棍,火把噼啪作响,散发着松油特有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