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便在自己心中。
心中所想,便是所认定的道理。
可沈辰安只是停顿片刻,口中又言四字。
“知行合一。”
他周身文气光柱蓦然如擎天之势,引动天地文钟,再次鸣响两声。
所学道理,需实践为证,如此方为所学道理。
若知、行分解,则算不得真正道理。
围观者皆是目瞪口呆。
儒道半圣孟庄,心中也是震动不已。
文钟四响,便为镇国。
景国皆可见此浩浩壮观。
……
镇国公沈烈,立于院中,遥望壮哉文钟。
他心绪难平。
“许是安儿归来了。”
沈烈口中喃喃。
京都宫城之中,神宗黄太极、悬剑司主司海元、观天监监正墨离,三人急至殿前观瞧。
神宗面露喜色。
“定是安儿。”
海元、墨离二人,亦口中称是。
……
沈辰安眸中文气金光闪烁,他停顿片刻,口中又道出三字。
“致良知。”
文气金光再起,仿若凝成黄金柱梁,撑起青天在上。
天地文钟骤涨,仿若危山欲坠。
求得内心之理,而去践行感悟,如此方为致良知。
天地文钟鸣嗡高震,天下之人皆仰首。
六响惊圣。
世人知晓是儒道有通天之文现世,有震古烁今的人物独领风流。
明德书院内外,皆是震惊难表。
儒道半圣孟庄,只觉体内气机翻涌。
虽仍是无法破境,可是也觉有所精进。
其余六国半圣境界,皆有如此之感。
妖族妖皇,亦是双眸凝视天地文钟方向。
文钟六响,奇文惊世,文人之力,为天地增气运。
天下人当感念这份恩情。
无论是镇国公沈烈,或是宫城神宗,亦或是其余六国、无尽荒原,无人不在探查何人引动文钟六响。
明德书院在场之人,皆是心潮澎湃,他们见证了历史。
在场之人多儒士,目光之中尽为热切。
儒道沈辰安,一人便可尽压其余诸道天骄皆俯首。
天地文钟高悬,天地也为之变色。
晚霞投于其上,为其增辉万丈。
良久,文气光柱才缓缓黯淡,消弭空中。
天地文钟亦是渐为透明,与新升月影相映,终散于云间。
儒道半圣孟庄,嘴唇轻颤。
“徒儿,如此三言,何以命名?”
听闻师父问询,沈辰安沉吟片刻。
此为前世圣人王阳明所悟之心学。
王阳明,字守仁。
而七重楼中,将圣人之心相赠的董圣人,名中亦有守仁二字。
“守仁心学。”
沈辰安目光灼灼,抬眼看向师父。
儒道半圣孟庄,面上惊异之色未褪,接连道出几个好字。
古今、蓝冰心也是一脸自得的看向自己小师弟。
梧桐、朱冬、姜猛、楚弃疾四人,自不必言,皆是激动不已。
如此大才,出自明德,书院一众先生学子,更是久久难以回神,与有荣焉。
特来明德书院,听孟半圣讲学的天下儒士,震惊之情无以复加。
沈辰安在前,便是天下儒者,此生难以逾越之高山。
先前沈辰安问话的那位青年,也跟在沈辰安几人身后挤了进来。
此时他看着沈辰安的身影,目瞪口呆。
他口中初来乍到的少年人,竟是儒名传扬天下的孟半圣四弟子,如何不惊。
在场之人,先是肃静。
待沈辰安口中道出“守仁心学”四字之后,明德书院内外议论之声此起彼伏,沸反盈天。
他们见证了“守仁心学”问世,即使日后同人讲起,也必为今日在场荣耀。
此处如此喧闹,不是说话之处。
儒道半圣孟庄便牵起沈辰安的胳膊,回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