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中王传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陆左都督

汉中王传 天子湖钓叟 2077 2023-08-09 00:41

   并未得到孙权完全信任的陆逊,却给孙权开出了一剂良药,话又说回来,孙权到底完全信任过谁呢?其父曾将身家信命托付朱治,其兄视周瑜如一母同胞,唯有这个孙权,虽有政治手腕,能够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坐稳东吴,然而却始终没有谁能够得到他彻底的完全的信任。甚至说孙权表面大度,内里猜忌也并无不妥。

   这是一个乍一看雄才大略,英气不凡,仔细一看,外强中干,外宽内忌的乱世枭雄。

   “张公以为伯言此策如何?”孙权心中虽然欣喜,但还是习惯于先做表面功夫,因此故意询问张昭,以示自己并不独断。

   张昭是个内政高手,但是在军事谋略,大政方针上,相对于东吴曾出过的英雄人物,其实是很稀松平常的。

   孙权屈尊问询,对张昭表示的尊敬,让张昭很是受用。这一年多来,孙权丢失兖州、青州之后,跟张昭之间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每有大事,基本都会例行询问。

   “老臣以为,陆伯言之见在理,眼下曹操之大敌乃是长安之刘征,故此,曹操绝不敢大举南侵。当下正是主公攻取荆州的大好时机!世所谓‘当取不取,过后莫悔’,此之谓也!”

   张昭拱手以对,这一次老成的臣子跟年轻的君王立场出奇的一致。

   孙权欣然道:“既然张公也同意陆伯言的建议,那张公以为攻取荆州之战,由谁任都督为宜?”

   这一句话问出来,正说明孙权虽然接受了陆逊的建议,但实际上却依旧对陆逊抱有戒心。东吴这么多年来,先都督周瑜,后都督鲁肃,其中还有一个吕蒙掌过军,哪怕吕蒙实力远不如前面两位,由于有了都督之位的加持,其在东吴军中也是威望深重。而如今若是让陆逊担当攻伐荆州的都督,几乎等于是将东吴一半的兵马和军权交到陆逊手中,这无疑是孙权忌惮的事情。

   从孙权的本意来说,他心里是偏向驻军南阳的程普。然而程普虽有资历,却并未真正指挥过大规模的作战,而且由于程普年纪

   较大,行事难免偏于求稳,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求稳绝不是最好的选择。

   吕蒙、黄盖都在北线防御曹操,韩当镇守重镇颍川许昌,孙权的选择并不多。

   张昭看出孙权心中顾虑,却并没有顺着孙权的意思,反而直言进谏道:“老臣以为,此策既然是由陆伯言提出,主公当以陆伯言都督此战!除此之外,再无合适人选!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主公既用其策,当用其人!且陆伯言现已掌二郡兵事,升任都督也是合情合理,并无不妥之处!”

   孙权略有踟躇道:“孤担心的是陆伯言资望不足,难以服众。此战不可有失,绝不能兵马未出,而指挥不一,东吴再经不起挫败了!”

   孙权这话明显是借口托词,只要他真肯为陆逊站台,所谓的资望根本就不足挂齿。

   张昭是东吴老臣,东吴所有的大小事情他都有经历,这些年来看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也得到了足够多的教训,当初他便是孙权猜忌周瑜的促成因素之一,周瑜死后,张昭至今后悔不已!然而斯人已逝,往日已不可追,但过去的错误,张昭绝不能让其重现在今日!

   “主公!老臣斗胆直言,当今我东吴之中,真正能够担当大任者,已经是屈指可数!程德谋、黄公覆、韩义公皆已年过半百,稳重有余而锐气不足!纵观我东吴十余载,无不以锐气取胜!前有主公之兄孙伯符将军,扫定江东六郡才不过二十余岁,周公瑾与伯符将军同年,鲁子敬亦为其俦,凡我东吴开疆拓土,无不赖于此!如老臣等,只堪助力左右!”

   “眼下东吴年轻将领之中,才俊虽然不少,然有高深见识者,却是十分鲜少。都督吕蒙,镇守睢阳,不可轻易调动!至于陆伯言,虽然资望尚浅,然其能为周公瑾、鲁子敬两任都督看重,想来必是有过人之处!除此之外,老臣实在想不到其他人能够担当此大任!敢请主公勿要再顾虑,攻伐荆州刘备一事,不如就交给陆伯言吧!老臣必定鼎力相助,筹措军饷。此战若胜,我东吴眼下

   困局自然可解!”

   张昭生怕孙权再多顾虑,不惜明确表态,极力的支持陆逊来担当都督一职!

   张昭的话,孙权多多少少还是听进去了一些,而且张昭说的也都是眼下的实情,东吴却是已经没有天纵之才能够横空出世了!至于陆逊……孙权心里并没有底,但正如张昭所说,陆逊能够被周瑜、鲁肃两任大都督看重,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而且陆逊曾跟随周瑜、鲁肃二人,肯定也是得到了不少的长进。鲁肃临终之际,将防御刘备的重任托付给陆逊,至少在目前看来,陆逊做的是很不错的。自从刘备退军之后,再无进犯,这至少说明陆逊执掌的庐江、柴桑军务没有出现明显破绽,如若不然,刘备肯定是要趁虚而入的!

   孙权又在心中仔细权衡了一番,最终只能同意张昭的话,“好吧!既然有张公保举,孤就信他陆伯言有此大才!传孤命令,以吕蒙为右都督,防备曹军,以陆逊为左都督,节制庐江、柴桑、南阳诸军,命陆逊立即拟定伐荆方略,孤将不遗余力的支持他!”

   听到孙权正是授予陆逊左都督之职,张昭这才松了一口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