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王骁有些恶作剧得逞一般的微微一笑,解释起来。
选举乃是后世百姓推举官员的民主制度,其有效性虽然饱受质疑。但是在这个年代,第一次使用的话王骁还是很有信心的。
具体如何实行,打个比方。
六部架构是除了一个尚书为最高主官之外,底下还有一个左侍郎以及一个右侍郎作为副手。
而具体到底下的职能部门,则略有不同。比如吏部,则划分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既四司。
每司设郎中(司长)、员外郎(副司长)、主事(主官)各一人,另有大小吏目官员十余人到数十人不等。
而户部同样分四个司,即民司、度支司、金司、仓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而主事则比吏部多一人,为两人。
而因为户部主管天下民生、人口、赋税、收治、仓储等,杂物众多。所以每司大小吏目官员数量为六部之最,最少的也有百余人,多则三四百人。
其余四部衙门大概如此,只是低级管理层数目会有些许不同。
而平日有资格上朝的,六部之中通常为尚书、左右侍郎三人,如有特殊情况则会带上各司郎中四人,加起来也就是七人左右。
而这七人,昨日定怀王之乱中,几乎被王骁一网打尽。所以实际上,王骁要决定的就是如何从各部四司郎中以下官员里,挑选出七人来接替。
要是一两个部门如此,王骁和诸葛明等人加上即将回京的林烨几人,加班加点深入基层去了解,倒也不是找不出几个合适的暂时接替。
麻烦的在于这次不是一两个部门,而是六部十二衙门共计十八个有司,整整空缺出一百余人的职位。
要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跑过去、了解过去,等选好人怎么也得三五个月了。这三五个月,朝廷总不能不运转了。
所以,王骁想到了选举。
还是打个比方,就拿户部来说。
没有牵连到定怀王之乱的,共有员外郎四人、主事八人。
何不让四个员外郎们毛遂自荐,应选左右侍郎之职?而空缺出来的四个郎中职务,则由八名主事与落选的两名员外郎共同应选。
选举的办法也很简单,由户部全体吏目共同投票选择。投票采取不记名制度,如此可以让基层官员大胆选出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整个流程由暗卫负责监督、禁军负责主持。
当然,落选过一次员外郎也有可能在与八名主事的竞争中再次落选,最后不但升级无望,还要奉昔日手下为上官。憋屈是憋屈了点,不过连着两次落选足以说明问题,也不值得惋惜。
除掉落选者,其余被选上的都等于是连升两级。既可以说是破格提拔,也符合大庆官场论资排辈的风气。想必如此安排,虽然有些惊世骇俗,但也不会遭到官员们的诟病。
其余空缺出来的职务,则以此办法选拔。
到最后,七个空缺出来的职位,则顺利掉落在庞大基层吏目中。相对于数百人的数量,七个空缺不过是不起眼的小事。
而即便是这七个可有可无的基层缺额,在顺利举办恩科之后,也将很快会有新人接任。
当然,也不是说选上了就可以稳坐高位。所有选上之人,头上都会挂着“暂代”二字。一旦职务上有所疏忽过错,则很有可能被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