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镜师

第504章 闲说长辈和子女

镜师 雨乱纷杂 2088 2023-08-09 22:40

   在书卷没有流传于大街小巷,手机没有成为人手一个的主流产品的时候,我们的经验流传主要靠的都是口口相传。

   老辈的人将自己的经验变成一个个道听途说的小故事,讲给周围的的孩童,或者是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开解一下,或者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一桩桩一件件的讲出来。

   如此便有了传承。

   正是因为传承我们才能够拥有如此的文化底蕴,二十四孝的石像和故事还在一些公园和山路上矗立,木头桌角和那核桃上的包浆在记录着这些历史,虽然尘封已久,但是却也别有一番味道。

   很多人都觉得养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孩子小的时候,哄一哄,打一打,教一教,感觉一眨眼的时间,孩子就长大了。

   然后开始叛逆,开始不听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总是有许多的矛盾,日子变得不快乐,生活的柴米油盐拥有了名为争吵的伴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父母觉得,我为了孩子好,结果这孩子还处处跟我对着干!这就是来讨债的。

   他们用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去教导下一辈的人,可行吗?

   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因为很多人在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之后,都会变得注重结果,但是养孩子这是一个过程。

   心理学已经不局限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成了一个分门别类的课题,慢慢的开始有人关注这儿童的心理情况,原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也开始被人唾弃。

   其实,这有点以偏概全了。

   有这样一种现象会被很多人所牢记,那就是在学校之中,很多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看起来都不错,但是那些坏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被老师狠狠责罚过的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还和老师保持着很良好的关系,甚至过节都会给老师拜年送礼。

   而那些好学生在离开了学校之后,多年过去,很多人就会将老师忘记,不再联系。

   有人说是坏学生比较有心,有人说好学生在经历了社会的洗礼之后,变得没有那么的单纯。

   可实际上,人都是一样的,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们都也只是孩子,等到进入了社会,可能大家的学历不一样,但是起点有时候确实相同的。

   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例子,有的坏学生早早的退了学,没有继续上学学习,而那些好学生则是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然后拿着高文凭毕业,最后几经辗转却来到了,先前自己没有上完学就下海打工的同学手下打工。

   这个时候又有人开始说什么上大学没有用,到了最后还没有人家混得好。

   可是就算是你不上学,当初跟着人家一起辍学,你就真的能够和人家混到一样的地步吗?

   不见得。

   所以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进入社会的起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差不多的,一个在校园之中学习,另一个在社会这所大学之中磨练。

   可为什么他们对待老师的态度却有如此大的差别?

   这就要说道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之间的区别,老师的教育或者是有些暴力,或者是暖如春风,可能在当时会让学生很是反感。

   但是这还是要看本心。

   孩童的时代总是叛逆的,如果不叛逆,好像就会缺少一些东西,坏学生其实就是走上了歧路的孩子,他们需要有人去指引,有人去打骂,让他们幡然醒悟,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孔老夫子说有教无类,其实已经包含了许多的心理学知识。

   当时的折辱,当时的怒骂,可能过了多年,等到他们进入了社会之后,他们会慢慢弄发现,原来老师当时是真的为了他们好,所以他们会感激,他们会为当时自己的行为愧疚,而这份愧疚掺杂在感激之中,只会让感激变得愈发浓厚。

   然后就想着回报,很多人的心中都埋藏着感激,不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会把对方认可成为自己的长辈,因为从心底知道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好。

   而那些好学生,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感激,但是老师所教的道理,到了他们的身上,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他们听话,他们去学,他们用遵守规则来换取了人生道理,老师会因为成绩好,听话而赞赏他们。

   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肯定感激,但是这种感激却不会一直持续,迟早有一天会慢慢淡忘。

   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那等到经历的事情多了,老师也不过就成为了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偶尔同学聚会,大家聚在一起说的也不过是当年犯过的错事,糗事,还有一些能够在众人的记忆中留下一丝痕迹的事情。

   谁学得好,谁的成绩好,谁当时最听话,在经历了很多事情的这些人心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老师教的不只是某一个学生,一个人也不只是有一个老师,在繁杂的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记忆,没有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记住的必要。

   我们不会去记得在某一天某一条道路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