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这三大笔收入过后,则是皇庄和皇店的收入,这笔收入不多,而且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只有一百万两左右,若是朱由检前面的皇帝能得到这么多收入,简直要笑死,但放在今年这种收入全面大涨的数据面前,根本不够看。
除此之外,还有青楼牌照费用,这也是一大笔钱,虽然有些由于时间的原因,还没起运到京师,但是数据已经统计出来了,也有两百三十万两的收入,而且这个收入是每年都有的。
另外还有沈寿崇在大海上收的过路费,不过这笔钱暂时可以不用计算,都被投入到在泉州修建造船厂以及扩大台湾的分舰队了。
当然,收入多,朱由检的消耗也很多,比如新军和海军的前期建设,以及修路的一些银钱消耗,再加上宫中的消耗以及放归宫人的遣散费,这种消耗如是放在前面几个皇帝当朝,那真是能拖死整个朝廷的。
然而就现在来看,那点消耗远远称不上多,所有的加起来,也不过三百万两还差一些。
扣除所有消耗后,整个内廷在乾圣元年的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两千四百万两,这是一笔天文数字,当听到这个夸张的收入后,朱由检的蓦然一黑,有些难看起来,有时候,财政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明末这个怪异的点上。
铸币局利润是八百万两,那么其经手的白银则为八千万两,而这显然并不是大明所有的白银保有量,还有更多的白银在市面上流通。
明末的经济很怪异,一方面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一方面又十分依赖外来白银的输入,每年大量白银的输入,才能维持整个银本位制度的运行。
朱由检曾经就看过一个理论,明末经济的崩溃,是因为海外白银输入的减少才导致的,他并不懂经济,不太理解其中的原理,但若是这个理论正确的话,他此刻手上握住了这么多的白银,那么市面上流通的定然减少。
两千四百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市面上一下子减少了这么多白银流通,铁定会出问题的。这种情况下,搞不好就是一场经济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朱由检怎么笑得出来。
“看来,明年的工作就是花钱了,大量的花钱。”朱由检在心中暗自想到,有时候钱多了也是一种烦恼,必须将钱花出去。
而且这种花还不能是胡乱花,必须让钱落入到百姓手中,扩大他们的购买力,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花钱的方法不多,要想找到合适的,够朱由检头疼了。
其实税收就是最好的调节方式,从富人身上收钱,免除穷人的税收,然而目前大明的税收政策却完全相反,想到这种糟糕的制度,朱由检就忍不住头痛。
乱七八糟的制度,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改,两百多年的积累,不是一封诏书一个政策所能更改的。
有时候面对种种混乱的情况,朱由检真的恨不得来一场改朝换代,将一切魑魅魍魉扫除的干干净净,然后自己再在白纸上作画。
只可惜,他穿越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信王朱由检,大明的最后一任皇帝,这个身份注定他只能走改革路线。
王体乾还在读着各种开销,从宫内的脂粉钱、膳食钱等小账目,再到新军、海军、兵仗局等各处的投入,朱由检听得非常认真,就目前来说,内廷依旧是他最有力的臂膀,是他目前最大的依仗。